杰盛新闻

围棋“门外汉”的千字文

作者: 2024年4月18日 没有评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直到今天,我依然认为,会下围棋,很幸运。

我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。我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大量制度改革和社会变化,人们开始在激烈的竞争中搏取成功。如今,当我过了而立之年,猛然间发现,我们对于成功的渴望愈加迫切,思想焦虑愈演愈烈,社会心态格外浮躁。

和那些小小年纪就成了围棋高手的相比,我学棋着实太晚。三年级入门,四年级开始到杰盛训练,每周训练三到四次,直到中考。往往刚一放学,妈妈就从单位匆匆赶来送我去学棋。靠围棋加分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,图什么?对于学棋,我和我的家人似乎从来都没有产生过功利的想法。那时候,妈妈一直坚持,说学围棋可以陶冶性情。无论是被逼还是自愿,早已不重要,我只知道,在学校要赶紧把作业写完,否则下棋时心里不踏实。

我从小在普通学校读书,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,这可能得益于小时候养成的时间观念。我学棋的时候,课业压力已经蛮重了,不少同学开始外出补习。而我因为晚上要学棋,周末还得学国画,不得不抓紧时间做我该做的事情,决不拖延——课堂上就专心听课,写作业时就聚精会神。日积月累,慢慢的我发现,心猿意马做做停停,从来都不是我的风格,也真应该感到幸运,我并没有把美好的成长年代全部耗在题海里。我始终记得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:“课堂上老师讲的你都吃不透,补习的老师还不一定有我们教得好。”若干年后,当我站过辅导机构、公立高中、普通大学的讲台后,我明白学习成绩从来都不是靠补习出来的,关键得靠引导和自觉,而这跟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并无必然联系。

如果说兼顾文化课和围棋训练,是时间感知和效率历练,那么,走近黑白世界,带来的完全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启迪。对于这个最简单却又最复杂的游戏,我始终是个“门外汉”。围棋世界催生的启迪,曾经让无数大师痴迷,它关乎斗争与和平、关乎选择与取舍、关乎视野与境界……孩提时代,我们追求输赢,以术取胜,而随着阅历增长,我们从中汲取的“道”,使得我们在每一个迷茫的人生关口都能跨出属于自己的一步。这是一种思维的磨砺,更触及思想深处——辨识、锐度、情怀与定力。而大部分人恰恰只停留在思想表层,任由随波逐流。

社会焦虑普遍存在,并在你追我赶中陷入恶性循环,人一旦踏入其中,会痛苦,却只有无奈,无法自拔。但知识的领悟是终身的,思想的启迪是永恒的。就像围棋那样,只有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,才会让布局变得明快,中盘看清形势,收官泰然处之。而这每一步都充满情怀与思考,绝非只有短视与利益。

在这焦虑的时代,如今的文章也是越写越长,还是少点字为宜。仅以千字,献给热爱围棋的你,也献给我的每一位围棋老师。

作者简介:邵子剑,1991年6月生,毕业于北京大学,2000年起在上海杰盛围棋学校学棋,现任职于上海党政机关。

李家庆老师点评:邵子剑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,他小学(海华小学)三年级参加学校围棋兴趣班时被我看中招到杰盛,初中是卢湾中学,他高中考入华东师大二附中,并担任团委副书记,大学考入北大,毕业后又在北大读了硕士研究生,随后又分别去新疆和西藏支教各一年。

 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