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杰盛围棋学校2021年杰盛00后围棋联谊会于7月17日下午在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共享空间举行。上海杰盛围棋文化进修学校校长、黄浦区围棋协会秘书长李家庆老师、杰盛老学员、小学员与学员家长出席了今天的庆典活动。

首先是李家庆校长致辞:上海杰盛围棋文化进修学校自2000年,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。二十一年春秋更迭,二十一载辛勤育人。变化的是时间,不变的是杰盛一直以来的教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。

特邀嘉宾张静
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本科、研究生现在是领导力与人才管理咨询顾问,职业发展教练;也给青少年开设《心灵奇旅探索营》

这次参与演讲的大同学共有6位,还有两位身在国外、远程祝福的大同学。首先上场的是就读于复旦大学,主攻软件工程专业的张蕴萧同学,他的演讲重点提到了围棋赋予他的不怕输的品质。同时,围棋加强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他也提到了,“聪明”归于天赋,围棋并不能助长天赋,而是帮助学棋者增长智慧。

第二位演讲的同学是袁孝涵同学,袁孝涵同学就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,主攻生物化学专业。他的演讲聚焦在学棋目标上:首先围棋毋庸置疑是一个升学的加分项,是被孩子们、家长们所热衷的课外特长,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兴趣爱好。然后袁孝涵同学提到了一个人生维度的三角:一是大局观、二是心态培养,体现在胜负观念,如何学会失败以及从失败中提取人生智慧;三是心态磨练,如何在紧张时破釜沉舟,如何帮助他在重大考试中的调节适应。

第三位演讲的同学是阎奕璇同学,阎奕璇同学就读于耶鲁-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(Yale-NUS College)。她提到了围棋赋予了她更强大的内心,她在下棋的途中不断探索。正如棋盘上体现的,答案不只有一个,条条大路通罗马。她也称赞了此次联谊活动,大家互相分享、扩大交往圈。她的哥哥阎弘源同学就读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,他远在英国,发来了一篇问候发言。他分享了学棋的好处,分享了自己在围棋生涯大器晚成的过去。他在英国实习,却没有放弃围棋,即使工作繁忙,却依旧抽出时间下棋。

第四位演讲的同学是许益尘同学,许益尘同学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,主攻新闻传播专业。她多才多艺,在演讲的时候她提到了围棋是她坚持了最久的一件事。在问到如何兼顾学业和爱好的时候,许益尘同学提到了自己独特的时间管理方法,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争分夺秒。毕竟很多问题都不是只有一种答案,大家都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
第五位演讲的同学是杨雨桥同学,杨雨桥同学就读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数学系,暂时主攻纯数学。他用了几个关键词,总结自己学棋往事。一是耐心,这也是他母亲的教育方针。例如如何让他在椅子上坐足30秒、一分钟、五分钟……制定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。二是好胜心强,即使输了会哭鼻子,也要学习接受失败。三是社交,围棋让他认识了很多朋友。四是争胜的快感,当你沉浸在棋局的氛围里,就不会以升段为目标。五是他在世界外国语中学的学习,教他从概念着手,慢慢做题,探索学习方法。小同学们如果要摇号的话,可以考虑世外,他也祝大家好运。六是方法,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大于成绩,找到自己的节奏也很重要。学生应该先培养习惯,自学、听课和自主学习能力。

第六位演讲的同学是朱熠君同学,朱熠君同学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。他对李指导语录印象深刻,将老同学的记忆分享给在座的小朋友和家长们:一是学围棋学得好的人,学习不会差:条理清晰,办事有效率。二是下棋要坐正,认真对待。三是勤复盘,四是摆棋谱。同时他也提到了在美国本科教育下,自学能力特别重要。

最后,贺来希哲同学也远程发来了祝福。他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Urbana香槟分校(UIUC),主攻计算机科学、天文学专业。他提到了自己学棋往事,从日本来中国,再去美国留学的故事。

除此之外,台下坐着的小观众也是卧虎藏龙。这些小观众大有接班之势,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即能超越大同学的成就。董铮文同学和王子衿同学都就读于市重点初中,即使学业压力很大,也依旧保持每周的围棋训练。这不仅体现出了他们对围棋的热爱,还侧面展现了出了他们合理的时间管理。毋庸置疑,他们的现状更能激励一些在学业和爱好难以平衡的小同学们。同时,还有一些刚升高中的小同学们,比如谢雨辰同学和董格浩同学都在向明中学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。而谢雨辰同学不忘自己弹琴的兴趣爱好,每周坚持练琴,也在联谊会上为大家演奏了一首《克罗地亚狂想曲》

活动结束,我们也采访了李老师:看到这些孩子回来,从小看着他们从四五岁到成人,变得越来越优秀,我感到非常欣慰。孩子们从学棋的过程中提炼了很多学习的方法,领悟了生活的奥妙,对人生有许多启迪,这也是我特别开心的事情。我们杰盛这家机构二十多年来继承了当年卢湾围棋队的光荣传统,我们教的不仅仅是围棋,更多的是用围棋来做教育。今天看到孩子们的成长,我感觉二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费。同时这些孩子也懂得感恩,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。我希望这一条能成为今后的传统,也希望台下的10后们能从哥哥姐姐们的经验中吸取营养。
